如今,移民已经成为一个很常见现象和话题。选择这条路的人有很多:有富豪,有精英,还有更多我们周围的普通人,他们选择前往异国他乡,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。而对于这样的人移民,外界也总有着一些质疑和偏见,其中最为普遍的一句话就是:
这些在国内都混不好的人,到了国外也一样混不好的...
让我们从现实中,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说起:中国的高考,一场被称为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竞争。
今年,1342万考生中,有高达30.7%的复读生,先不说他们复读的原因,比如名校情结、分数不理想,志愿填报失利,等等,就拿成绩来说,这些复读生里有许多人成绩是不错的,过了一本线的大有人在 ,为什么还会选择复读?
而且哪怕应试成绩不理想,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方面没有才能或潜力。
所以,在大城市中,有条件的家庭已经会选择避开高考,为孩子选择更为宽广的升学道路,比如拿个海外身份,让孩子申请国外学习,或者走华侨生联考。
和高考相比虽然华侨生的录取标准也不低,而且现在也慢慢卷起来了,因为人多了,证明走这条路径的越来越多了,该规划的可以尽早规划起来了,路总是越走越窄的...
哪怕卷,华侨生的分数还是比较低的,相较于高考竞争压力也小,并且考题也没那么难,这里附上2023年高考与华侨生联考的语文试卷,大家品下。
毕竟这条赛道上有很多是真在国外长大接受国外教育的孩子,上高考题也挺冒犯的.....
所以懂了么,很多人离开并不是真的“混不下去”,只是为让自己和孩子多条出路,或者说这“混不下去”也是有原因的,因为竞争实在太大,那有更好的选择,为什么还要去卷呢?
再来举个例子,那些英语机构或者学校的外教,你会觉得他们是在自己国家混不下去吗?哪怕人真的在自己国家混不下去,但来了中国还不是可以做外教?
诚然人确实有优势能用“母语”挣钱,但要在中国当外教也没这么容易。
正如国外蓝领行业很吃香,诸如:泥瓦匠、电工等,赚得多也不会被歧视,但你哪怕高超的技术,去了国外也要能在当地立足。
当时,一篇题为《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,只配待在国企底层?》的文章也火爆网络。
事件的主人公张小平,在没有离职前,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基层科员。
在离职前,没人注意他,直到他离开后,让整个项目陷入了停滞状态,大家才意识到他的重要,不得不发公告催他回来。
所以对于那些移民的人,你不能简单地用“在国内混不好”来概括他们的经历。移民是一个复杂的选择,涉及到个人的职业规划、家庭情况、语言能力、文化适应等多个方面。对于许多人来说,他们只是在国内的竞争环境中感到受限,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寻找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。
对于那些在国内面临困境的人来说,移民可能是一种寻求改变和突破的方式。在国内,他们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、教育或生活环境,而移民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起点。
首先,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,移民到国外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职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许多国家在特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,比如美国为移民提供了丰富的职业选择,广阔的就业机会,前沿的科技技术。此外,一些国家还提供了完善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服务,帮助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职场。
而从教育角度来看,移民可以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。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,人少资源多,教学质量也高,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保障。此外,一些国家如:高福利的加拿大、还有没有那么多福利的美国,以及其他发达国家,还有针对移民学生的优惠政策,即降低了他们的教育成本,也可以让孩子远离内卷的“泥沼”。
总的来说 ,“在国内都混不好的人到国外也会失败”这是个很片面的观点。事实上,许多在国内面临困境的人,通过移民到一个新的环境,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、学习和适应能力,找到新的起点并取得成功。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,但正是这些促使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。
因此,我们应该摒弃对移民的偏见和歧视,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这一现象。同时,对于那些有意向移民的人来说,规划确实非常重要。根据自己和家庭的诉求,尽早做打算,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、法律、经济环境等信息,制定合适的移民计划,寻找靠谱的移民机构帮助,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。此外,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、语言和适应能力,也是成功移民的关键。